转自191bbs
简 介
英文名 Rice sheath blight
异名 水稻云纹病、水稻云斑病;俗称花秆、花脚瘟。
病原 无性态茄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.,属半知菌亚门丝核菌属真菌。致病的主要菌丝融合群AG-1占95%以上,其次是AG-4和AG-Bb(双核丝核菌)。有性态为瓜亡革菌Thanatephorus cucumeris (Frank) Donk.,属担子菌亚门亡革菌属真菌。
寄主 水稻、麦类、高粱、玉米、粟、茭白、甘蔗、甘薯、豆类、花生、黄麻、稗草、马唐、李氏禾等54科210种植物。
危害 随着水稻优质品种的推广和高肥密植技术的应用,该病的为害日趋严重,威胁水稻的稳产高产。其中,尤以高产稻区受害最重。纹枯病主要引起鞘枯和叶枯,使水稻结实率低,瘪谷率增加,粒重下降,减产10%~30%,发生严重时,减产超过50%。
分布 世界各产稻区。
详 细 资 料
为害症状
秧苗期至穗期均可发生,以抽穗期前后为盛,主要为害叶鞘,叶片次之,严重时可侵入茎杆并蔓延至穗部。
(1)叶鞘:发病初期叶鞘近水面处产生暗绿色水渍状小斑点,后渐扩大呈椭圆形,似云纹状,常多个融合成大斑纹。条件适宜时,病斑边缘暗绿色,中央灰绿色,扩展迅速。天气干燥时,边缘褐色,中央草黄色至灰白色,并可引起植株倒伏或整株枯死。
(2)叶片:发病叶鞘因组织坏死可致叶片枯黄。叶片和叶鞘病斑相似,后呈污绿色枯死。叶片发病重时,早枯,可引起稻株不能正常抽穗,及时抽穗,病斑蔓延至穗部,造成瘪谷增加,粒重下降。
(3)穗部:穗颈上的病斑污绿色。潮湿时病部可见白色蛛丝状的菌丝体,后期菌丝体集结形成菌核,粘附在病斑上,易脱落。
湿度大时,病部长有白色蛛丝状菌丝及扁球形或不规则形的暗褐色菌核,菌丝与菌核相连。后期在病部还可见白粉状霉层,即担子和担孢子。
本文章来源于肇庆亚博bob体育生物官方网站